close
文章的作者是我朋友
有聽過我節目的人,可能知道他
他,是一個韓國通,高中就已經精通韓文,
這次,他在南韓最大的《朝鮮日報》中文版,發表了當下臺灣人不敢寫的文章
原文出處
台灣女跆選手楊淑君在17日的亞運會上被判失格的事件造成台灣社會反韓氣氛,出現了焚燒韓國國旗、民眾拒看韓劇及拒買韓貨的激烈情緒場面。
台灣人為楊淑君選手感到惋惜和憤恨,一來因為中國官方長期打壓而局限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台灣人期盼透過選手在國際賽事的表現能夠為台灣爭取到更多注意,但比賽卻意外告吹。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楊淑君選手被判失格形同枉費她將亞運視為目標長年來所花費在訓練上的心力。
台灣反韓的消息從近日來陸續受到了韓國媒體的關注,MBC電視台晚間新聞《NEWS DESK》甚至在節目單元中花費篇幅報導台灣的反韓現象。令韓國社會不解的是,為何比賽中頂多是出現一位菲律賓籍的韓裔裁判,而且在無韓國選手出戰的情況下,楊淑君選手的失格會引來台灣民眾的激烈反韓情緒。
韓國媒體沒有關注到的是,會造成如此反韓情緒,除了原先中止比賽的菲籍韓裔裁判洪性天外,另一讓民眾不滿的是韓籍世跆盟秘書長梁振錫在屢次記者會上對楊淑君事件的說詞反復也是原因。但即便因為兩位元事務人員具有韓國背景,而將不滿的情緒擴及到所有韓國人身上,仍然是失去理性的。會造成台灣人反韓的背景,台韓斷交不滿情緒的延續以及台灣媒體對於相關消息的渲染散播是兩大主因。
韓國在盧泰愚總統主政末期的1992年與台灣斷交並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正常關係,台韓斷交當日韓國無預警將台灣大使館的所有財產過繼給北京當局,這對向來將韓國視為長久以來反共盟友的台灣而言很不是滋味,許多台灣人因而認為韓國人背信忘義,滋生他們對於韓國不諒解的心態。時至今日,許多經歷過台韓斷交的台灣人對於韓國仍然抱有相同想法,而對韓國不瞭解的年輕族群儘管沒有經歷過斷交,承但襲長輩的些許反韓情緒以及韓國選手屢次在比賽上出現的小動作而造成其對韓國的負面印象。
另一個更為重大的因素是媒體。自從90年代後台灣無秩序的開放有線電視頻道後,多家電視台瓜分市場,開始激烈競爭,此現象在步入90年代後更形嚴重。電視台在節目製作上,完全以追求收視率作為考量。尤其是電視新聞,傳統的四家無線電視台和超過六家全天候播送新聞的頻道因為陷入惡性競爭而使得新聞內容和素質低落,新聞工作者不再講求社會正義與常理制播新聞。而是追求誇大、聳動以及吸引更多人注意為優先考量。
在韓流進入台灣市場並且逐步取代哈日風潮獲得成功後,媒體也注意到這波浪潮。當2009年起韓國偶像及歌曲在台灣受到歡迎,電視節目也紛紛跟著炒作,新聞每天不停播送著台灣民眾如何的喜愛這些長相姣好的明星以及歌曲,篇幅甚至超過嚴肅其他的新聞,綜藝節目開始模仿起《Sorry,sorry》及《Nobody》,台灣社會因為媒體的傳播更加深了韓流對於普遍民眾的影響。
但楊淑君事件發生後,缺乏專業的媒體也想要把事情變得更聳動來引人注意以達到追求收視率的目的。電視台開始大篇幅引用來自網路上謾駡韓國人的言論,諸如“無恥的韓國人”、“韓狗”等字眼,並且不斷報導少數店家不歡迎韓國客人的消息。同樣的內容全天候不斷傳播,煽動並助長了台灣民眾的情緒。於是反韓的行動越趨激烈,焚燒太極旗、蛋洗韓僑學校的場景因而出現。
台灣媒體收視率競爭漸入佳境,在煽動反韓時也不忘提到今年以來被他們熱烈炒作的女子團體少女時代來吸引目光,所以新聞中就出現了引用網友“就算少女時代出來道歉也不會接受”的荒謬話語。
如此可見,在台灣炒作韓流的是媒體,煽動反韓的也是媒體,漸趨無腦化的台灣媒體產制迎合大眾口味的低俗內容,同時也弱化了部分台灣民眾的自主思考能力,開始進行無理性的反韓行為。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台灣人一邊盲目追隨著韓國偶像,一邊也盲目的仇韓反韓的原因。今後台韓關係的維繫有賴於雙方相互更深入的認識與理解。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學生 楊虔豪
(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不代表朝鮮日報中文網觀點)
有聽過我節目的人,可能知道他
他,是一個韓國通,高中就已經精通韓文,
這次,他在南韓最大的《朝鮮日報》中文版,發表了當下臺灣人不敢寫的文章
原文出處
台灣女跆選手楊淑君在17日的亞運會上被判失格的事件造成台灣社會反韓氣氛,出現了焚燒韓國國旗、民眾拒看韓劇及拒買韓貨的激烈情緒場面。
台灣人為楊淑君選手感到惋惜和憤恨,一來因為中國官方長期打壓而局限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台灣人期盼透過選手在國際賽事的表現能夠為台灣爭取到更多注意,但比賽卻意外告吹。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楊淑君選手被判失格形同枉費她將亞運視為目標長年來所花費在訓練上的心力。
台灣反韓的消息從近日來陸續受到了韓國媒體的關注,MBC電視台晚間新聞《NEWS DESK》甚至在節目單元中花費篇幅報導台灣的反韓現象。令韓國社會不解的是,為何比賽中頂多是出現一位菲律賓籍的韓裔裁判,而且在無韓國選手出戰的情況下,楊淑君選手的失格會引來台灣民眾的激烈反韓情緒。
韓國媒體沒有關注到的是,會造成如此反韓情緒,除了原先中止比賽的菲籍韓裔裁判洪性天外,另一讓民眾不滿的是韓籍世跆盟秘書長梁振錫在屢次記者會上對楊淑君事件的說詞反復也是原因。但即便因為兩位元事務人員具有韓國背景,而將不滿的情緒擴及到所有韓國人身上,仍然是失去理性的。會造成台灣人反韓的背景,台韓斷交不滿情緒的延續以及台灣媒體對於相關消息的渲染散播是兩大主因。
韓國在盧泰愚總統主政末期的1992年與台灣斷交並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正常關係,台韓斷交當日韓國無預警將台灣大使館的所有財產過繼給北京當局,這對向來將韓國視為長久以來反共盟友的台灣而言很不是滋味,許多台灣人因而認為韓國人背信忘義,滋生他們對於韓國不諒解的心態。時至今日,許多經歷過台韓斷交的台灣人對於韓國仍然抱有相同想法,而對韓國不瞭解的年輕族群儘管沒有經歷過斷交,承但襲長輩的些許反韓情緒以及韓國選手屢次在比賽上出現的小動作而造成其對韓國的負面印象。
另一個更為重大的因素是媒體。自從90年代後台灣無秩序的開放有線電視頻道後,多家電視台瓜分市場,開始激烈競爭,此現象在步入90年代後更形嚴重。電視台在節目製作上,完全以追求收視率作為考量。尤其是電視新聞,傳統的四家無線電視台和超過六家全天候播送新聞的頻道因為陷入惡性競爭而使得新聞內容和素質低落,新聞工作者不再講求社會正義與常理制播新聞。而是追求誇大、聳動以及吸引更多人注意為優先考量。
在韓流進入台灣市場並且逐步取代哈日風潮獲得成功後,媒體也注意到這波浪潮。當2009年起韓國偶像及歌曲在台灣受到歡迎,電視節目也紛紛跟著炒作,新聞每天不停播送著台灣民眾如何的喜愛這些長相姣好的明星以及歌曲,篇幅甚至超過嚴肅其他的新聞,綜藝節目開始模仿起《Sorry,sorry》及《Nobody》,台灣社會因為媒體的傳播更加深了韓流對於普遍民眾的影響。
但楊淑君事件發生後,缺乏專業的媒體也想要把事情變得更聳動來引人注意以達到追求收視率的目的。電視台開始大篇幅引用來自網路上謾駡韓國人的言論,諸如“無恥的韓國人”、“韓狗”等字眼,並且不斷報導少數店家不歡迎韓國客人的消息。同樣的內容全天候不斷傳播,煽動並助長了台灣民眾的情緒。於是反韓的行動越趨激烈,焚燒太極旗、蛋洗韓僑學校的場景因而出現。
台灣媒體收視率競爭漸入佳境,在煽動反韓時也不忘提到今年以來被他們熱烈炒作的女子團體少女時代來吸引目光,所以新聞中就出現了引用網友“就算少女時代出來道歉也不會接受”的荒謬話語。
如此可見,在台灣炒作韓流的是媒體,煽動反韓的也是媒體,漸趨無腦化的台灣媒體產制迎合大眾口味的低俗內容,同時也弱化了部分台灣民眾的自主思考能力,開始進行無理性的反韓行為。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台灣人一邊盲目追隨著韓國偶像,一邊也盲目的仇韓反韓的原因。今後台韓關係的維繫有賴於雙方相互更深入的認識與理解。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學生 楊虔豪
(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不代表朝鮮日報中文網觀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