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一樣是夜拍
主機是NIKKON FM2 50mm定焦鏡頭
底片是富士Xtra400
全程使用B快門,快門線
地點在望高寮
不同的是
這次首次使用了黑卡,來調整同次快門下,不同構圖部位的進光亮
比方說:同個構圖中,大部分很黑,但有幾盞路燈是亮的,如果我們要讓黑的地方有足夠的曝光
那麼本來就屬於亮的路燈,就會OVER,所以我們拿個不透光的東西,先把亮的地方擋住,使其曝光的時間變短,
讓畫面中的物件,都可以得到理想的進光。

我的黑卡,其實只是一塊黑色的洗車海綿
反正先試試看再說

以下標示
F代表光圈值
X"代表總快門時間(秒,大於一的秒)
亮部X"代表亮部的曝光時間,有寫這個,代表有用黑卡。





這張照片就是「完全曝光」後的底片,沖洗出來的樣子,在底片上來看,是全黑的,而到照片上,就是亮的,這是手動捲片有時候會出現的狀況
還沒裝入機身,就因為底片拉太長而曝光。
請注意畫面中的幾個光點,那是下張照片中的路燈。





F1.8 8"

曝光足夠,但路燈地方過曝,光線看起來漫了整個天空。




F11 10" 亮部2"

我把光圈縮小,拉長秒數,並加入黑卡,很可惜,我應該要用一樣的條件來跟第一張比較看看的。
路燈地方的曝光減少了,出線比較細長的芒線,燈也變回黃色,天空暗的地方保持暗的,沒有被漫出來的光蓋過。
請注意,左上角出現了光圈的型狀。



這張我忘了是沒開鏡頭蓋,還是忘了把海綿拿起來,總之,曝光嚴重不足的照片就是像這樣,在底片上是透明,淺色






F11 15" 亮部5"

跟第三張沒差多少




接下來場景換到另一個地方

F1.8 10"








F1.8  5"


跟上一張沒甚麼差異,不知道為什麼?










  


F11 10"

縮小光圈之後,木頭扶手看起來比較硬了。





  F11 5"
在F11的條件下,五秒和十秒就看得出來差很多



F1.8 15" 亮部5"




F11 11" 亮部1"
這種組合,最接近我在現場時,用肉眼看出去的感覺



F11 15" 亮部5"

總共就是練習了這幾張
主要是希望,能夠汲取一些使用B快門拍照的經驗,
因為B快門的時候
測光表是沒有用的,全憑經驗來判斷,數位的也一樣。
而黑卡的使用,也確實能讓畫面更加的理想,並且證實,只要不透光就能當黑卡,連洗車海綿都不例外。

以上,謝謝您的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pustccw 的頭像
    npustccw

    陳正維部落格

    npustcc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